20100819。弟兄
弟兄,我講的是,因著主耶穌的救贖,而同有屬天生命的弟兄姐妹;稱弟兄,是簡稱,當然包括在主裏的的姐妹。
新約〈使徒行傳〉二42記載,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,彼此交接,擘餅祈禱。
彼此交接,互通有無
「彼此交接」就是現在教會最常用的「團契」,講的是主裏一家,凡物凡事「互通有無」,因此才有44節提到的: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...。
所以,聖經裏的一主、一信、一洗,跟生活的彼此交接,都是同一件事「主裏一家,互通有無」,不單單物質、錢財上,更在恩賜、專長和靈命上互相幫補,一起面對生活、共同走過生命成長路。
初代教會的使徒和弟兄姐妹,為何能夠如此行?理由只有一個,就是主救贖的愛,讓他們明白大家有共同的天父、救主和聖靈,有萬物源頭的上帝跟他們同在,有捨身受死、勝過死亡然後復活的主為他們代禱,有聖靈作他們隨時的幫助,他們非常樂意活出生命中的美善、豐盛和祝福。
舊約講行為,新約重信心
新約跟舊約最大的差別,是舊約以十誡為約,而新約卻是以主耶穌為約,舊約講行為,人卻做不到,行不好,無法討上帝的喜悅,因此上帝差派獨生子成為贖罪祭,為世人贖罪,人可以因信主而稱義,所以新約時代講的是信心,對主贖罪受死、復活升天的信心。
如此說來,我們既已來到新約時代,弟兄姐妹彼此交接,就更應勝過舊約的行為主義。舊約說不可作保,新約卻說主為朋友捨命,有人斷章取義,講聖經強調不可作保,是這樣的嗎?我提「作保」此事,不是要跟大家談什麼法律責任、如何自保,也無意談論所謂作保所帶來的財務風險等,更不是鼓勵大家隨隨便便要為主內肢體作保。
生命相交,勝過物質
我要指出的重點,是說「愛弟兄姐妹的心」豈不應勝過「自私自利的心」?「生命相交」豈不應勝過「物質錢財」?「也要顧別人(弟兄姐妹)的事」豈不應勝過「不要單顧自己的事」〈腓立比書〉二4?
聚會所又稱「召會」,「召會」就是希臘文「教會」的原意,原來因著主的救贖、選召,原本不認識主的人得以「出黑暗,入光明」,進入屬主、屬上帝的國度。而「教會」就是現代人講的「屬主耶穌的生命共同體」,而非硬體建築的「教堂」。
與主交心,與君交命
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〈哥林多後書〉五17」 ,成為基督徒,其實是一生要跟基督交心的過程,每天跟祂親近,學習認識祂、順服祂、敬拜祂、讚美祂、高舉祂、服事祂,隨時宣揚祂、謳歌祂。
我們若要論「弟兄」關係,前題在「主耶穌」,而相交、相調和的方式是「性命論交」,一如我們跟主相交。所以,只要我們提到「主耶穌」、「弟兄」,就不能等閒視之,萬萬不可以參加社團、進便利商店、來到資源交換中心...的態度,來談論真理、生命、生活、家庭、關係...等,來相交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歡迎跟內容有關的回應,無關則刪,廣告請自行迴避。